臨近年末,一年一度的公募基金業績排名戰進入沖刺階段。通常在排名戰中,排名靠前基金的重倉股受到投資者關注。不過,近期A股市場“變臉”,基金排名戰的打法由此生變,從“比誰漲得多”變成“比誰跌得少”,減倉防御、保全勝利果實成為不少基金經理的選擇。
排名戰仍膠著
12月以來,伴隨A股調整,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縮水,排名居前的績優基金也未能幸免。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4日,在納入統計的147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圓信永豐優加生活今年以來收益率16.89%,排名第一;工銀瑞信文體產業、中歐時代先鋒分別以16.42%、16.21%的收益率緊隨其后。在納入統計的483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華寶興業資源優選以20.54%的收益率排名第一,交銀成長H、易方達資源行業分別以18.77%、17.54%的收益率位列第二和第三名。在靈活配置型基金中,剔除打新基金之后,興業聚利、前海開源金銀珠寶、前海開源滬港深藍籌等基金的表現居前。
由于近期A股調整,11月30日至12月14日,在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排名前20名的“選手”中,多數收益率均回落了3至6個百分點。雖然“第一陣營”的面孔變化不大,但“選手”們的收益率水平相當接近,名次旦夕之間就可能發生變化,年末排名戰仍處于膠著狀態。
績優基金減倉避險
對于今年排名戰遭遇的市場新環境,一只目前排名前十位的股票型基金基金經理感嘆說:“最近自己基金的名次又上升了兩位,但不是因為重倉的股票漲得好,而是比別人跌得少一些。”多位績優基金經理表示,近兩周已降低倉位。他們的共識是,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防御為先,保住勝利果實是第一要務。
上海某混合型基金經理透露,前期在相對高點減持了一些漲幅較大的股票,把倉位降了下來。從債市情況看,目前資金面緊張程度超出預期,對元旦前股市的行情沒有太多期待,不急于出手買入新的品種,而是先觀察一段時間,等待合適的買點。
萬家基金投資研究部總監莫海波掌管的萬家精選基金在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在第十名附近。他表示,在此番大盤藍籌股上攻之前,已大量買入低估值的基建板塊藍籌股。在近日市場調整之前,其基金采取陸續減持的策略,同時尋找并布局可能補漲的藍籌股,密切關注調整幅度較深的優質成長股。
由于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倉位靈活程度有限,基金經理只得通過調倉換股來控制風險。一些基金經理雖然傾向倉位穩定,但也會通過倉位結構調整來盡可能規避風險較大的板塊。一位基金經理表示,對于一些險資舉牌概念股,在監管部門釋放加強保險資金投資監管的信號前,他就覺得這些股票的上攻難以持續,于是在高位獲利了結,然后買入其他一些低估值品種。
“奧斯卡魔咒”難打破
業內人士認為,基金行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一兩年”,去年排名靠前的基金今年可能表現一般甚至落后,這成為難以打破的“奧斯卡魔咒”。
對照2015年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前20名的名單可以看出,今年業績表現仍保持前列的基金不多,僅申萬菱信量化小盤基金、大摩品質生活精選等少數基金仍能延續去年的良好表現。多數去年排名靠前的基金今年業績平平,甚至一些基金陷入排名倒數的境地。去年排名前三位的偏股混合型基金今年以來的業績均排在后20%。業內人士分析,去年表現較好的主要是成長型風格基金,但今年尤其是四季度以來,市場是價值風格占上風,價值型基金經理或靈活操作型選手更容易在這種行情下取得佳績。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年末沒必要去為排名折騰,基金減倉和調倉的著眼點應是為明年布局做準備。對于投資者而言,與其盯住基金的年度業績排行榜,倒不如多研究一下基金的綜合素質,如基金公司的品牌、基金經理背景、投研團隊的實力、產品歷史業績表現。